儿时的趣事和游戏
Posted on 2019-07-27我的童年
最近看了林海音的「我的童玩」,书中林老师讲到了自己小时候在北京的很多趣事,做丝粽、挝子儿、跳绳、踢键子、养蚕、剪纸等等。不由得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和场景。
我出生在陕西的一个小农村里,典型的北方农村,小时候村子都没有砖房,都是那种土打起来的墙,建的房子,大门前面都是庄稼地。我们那边庄稼一年两茬,十月到六月种小麦,六月中到十月种玉米。偶有人家会种菜和水果。
小时候我们家有三户人住的比较近,每家都是两个小孩,所以我们六个小孩,都是一起打闹一起玩,那时候除了玩耍,也经常打架,大人也很忙,不会管教我们。但是打闹过后,大家还是好朋友,现在想来真是无忧无虑的童年。
那时候虽然物质很少,没有什么玩具,都是玩的一些很土的东西,但是现在回忆起来感觉很开心,很有意思。看看我小时候都在玩什么?
相似的童年
林老师的书中,讲到了染指甲、挝子、捉“吊死鬼”,我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。
虽说染指甲是女孩子的专利,我小时候其实也染过(那时候纯粹是为了好玩),情形和林老师写的非常类似。
那时候用“指甲草”(学名:凤仙花),把它的叶子和花一起捣碎,在和白钒混在一起,然后涂在指甲上,用塑料纸包起来,一般是晚上包好,小心翼翼的睡觉,第二天早上看指甲有没有红,其实这种办法不会把指甲染的很红,只是有点颜色而已,起码这个算是天然染料。小时候每年凤仙花开花,村子里的小孩就要流行一次染指甲。
再说说挝子,也是和书里书的类似,不过那时候我们用的是青瓦片,把它磨成一厘米立方的小块来玩,林老师他们用的是玻璃球或者白果,虽然物件不同,但是玩的形式都是类似的。我们也是一个抛在空中,同时在去挝地上的,一次抓一个、二个、三个、最后一把挝完,锻炼眼疾手快。
我们小时候很少去捉虫子,但是我们会捉蝉,就是知了的幼虫,夏天的时候,天一黑,大家就拿着手电,穿梭于村子的各个有树的地方,去抓蝉,大家不停的跑来跑去,很多地方可能一晚上重复跑很多次,而且互相比较谁捉的多,捉到以后泡在水里,一般第二天会油炸吃掉,现在想来也是醉了,我现在肯定是吃不下,怎奈小时候觉得特别喜欢吃,真的是不知者无畏。
我养的活物
我和林老师一样,小时候也养蚕,从同学那里要到几个蚕卵,包在棉花里放在火柴盒里,放在暖和的地方,不停的去看,待孵出来以后,就开始喂桑叶,看着蚕蜕皮,到最后成茧化蝶。最喜欢蚕成茧,而且茧是五颜六色的很好看,非常好看。小时候最苦恼的是找桑叶,因为很多小朋友都养蚕,村里的桑树基本都被薅光了,真佩服自己,小时候居然骑两小时自行车去同学家边上的田地去找桑叶,感觉真的是其乐无穷。
我自己小时候还养过田螺,不记得从哪里搞来一个田螺,放到一个瓶子里,每天换水,惊奇的有一天发现了有很多的小田螺,而且真的是他们是叠起来的,并且很高,叠罗汉。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死了。我记得自己哭的很伤心,我把它埋在了家后面的一棵杨树下。那种感觉就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。
上学的趣事
冬天天还没有大亮,就要出门去上学,小时候也非常淘气,上学路上会路过一家人的菜园,人家种了很多的红萝卜,自己隔三差五的就去人家的地里拔人家一个红萝卜,到学校用水把泥土冲洗干净,嚼起来甜甜的味道。当然主人也发现萝卜少了,有次被人发现,撒腿就跑。现在想来,那时候确实很淘气。不过农村人也淳朴,一般都不会去追究这些事情,不过现在想来,这种行为确实是不对的。
林老师书中提到了自己买书的经历,看到这段我也是深有感触。小时候村里有个姐姐在县城的新华书店上班,那时候县城的书店也很少,新华书店,算是比较大的书店,很多的辅导书只能去新华书店买。那时候我在孩子群中算是稍微大一点的,而且买书都是很多人都要去买的,我们就一起去新华书店去买,我每次就会自豪的说我认识那里的姐姐。其实姐姐未必认识我,但是我每次买书都会说自己同村的谁谁。
回忆童年
其实童年的趣事还有很多,玩泥巴、放羊、烧玉米棒吃等等,回忆起来无不温馨。
现在生活在城市里面,每次路过园艺工人修整草坪的时候,空气中就有一股草的味道,不由的想起来小时候春天那股草和花混合在一起的味道,风吹过来,很舒服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闻到那种味道。
时常也和同事聊起来,现在的小朋友童年没啥乐趣,除了各种玩具就是电子产品、手机、平板,很少亲近大自然,我自己的小孩要看看羊,都要开车去农村才可以看到,小时候那可是我们放学后的家务,放羊。
童年很好,不过已经回不去了。我们的未来也会很美好。
[声明]除特别标注外,其它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
Changelog
- 2019-07-27 完成初稿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