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谋其事 vs 先任其职

ActLikeAeader

「逆向管理」

之前朋友圈有朋友隆重推荐这本书。清明节在家的三天,自己读完了这本书。

读完了自己的感受就是作者在替我们说明一个问题:先谋其事 vs 先任其职。这也是工作中最常见的一个辩证关系。

书的主要内容

书中大概有六章
第一章:打破你的认知,先行动后思考
作者想告诉我们,很多的事情我们要先行动后思考,只有你行动了,才能得到事情的进展和问题。根据这些才能进行思考下一步的思路和计划。
在行动之前不要做太多的思考,太多的思考可能会浪费时间,或者带来很多的顾虑。(不做太多的思考,不是不进行思考)

第二章:重新定义你的工作
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,了解领导们真正需要做的事情,通过把自己变成一个平台,来拓展自己的工作范围。把自己的层次提高,从领导的高度来去思考问题。

第三章: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
主动的和自己有关系的部门或者人员,建立合理的关系,并且和他们并肩的去推动目前自己所做的事情,然后从里面可以拓展更好的或者更广的关系,逐步拓展自己的事业。

第四章:试着朝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
老生长谈,应该每个人都知道,除了使自己精通很多事情,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,要更多的练习,可以弥补自己的短板。

第五章:合理规划前进的道路
这是世界唯一不变的是:改变。根据自己的技能和目标,制定合理的计划,努力向前,并在过程中实时回顾自己的境况,做出及时的改变。

总结:行动起来
最后不说作者,说说我们自己,其实道理大家都懂,只是行动的时候,很难。
想起来那句话:“这个世界最大的敌人,不是别人,而是你自己”

自我领悟

  1. 个人改变模型 ChangeLife
    作者书中说明了导致个人改变模型如此曲折的两个原因:
    • 在痛苦的时候,自己的决心没办法支持你继续完成改变

      最大的敌人:自己。如果一件事情,自己都不想做下去,那么这件事情估计就悬了。做事情之前自己要想清楚,并有坚强的意志。

    • 身边的人认为你做不到或者是认为你坚持不下去

      自己想清楚就要去坚持。人类的天性就是短视的,我不是说贬低某人,这是人类的天性(个人意见)。所以有时候不要太在意别人,做自己。
      当然另一点,可以适当阶段性的让伙伴看到你的成果和改变,每个人都可能被别人质疑,但是更重要的是用事实和结果,证明自己。

  2. 不要太有目的性的去做事,走出自己,走入别人
    作者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,作者是哈佛大学MBA的讲师。自己认真备课,准备学生的问题,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,而且还反馈自己教的不好,但是作者本身确实做足了所有的功课。
    作者邀请其他教授来听课,帮自己指导问题。教授的意见是作者太过于自我,集中于讲课本身。教授建议他讲课时不时离开讲台,巡视整个教室的角落。如果你只站在讲台上,那么你的范围就是讲台,学生不在你的范围内。所以你要巡视,要把整个教室控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,自然学生也在你的势力范围内,那么你就走入他们的心中,他们也会吸收你的知识。
    我理解作者想说的是,要协作或者指导别人做事,首先你要控制他或者说使别人信服。其次做事肯定会水到渠成。

  3. 行动+乐观
    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,万事开头难。动起来,根据实时的情况,再来调整计划,不要停留在空想状态。并且过程中,要有乐观的心态,时刻积极的面对改变

「逆向管理」

最后我门在绕回来,先谋其事 vs 先任其职,作者的观点是如果你做了事,那么你的职位自然就会来,即使职位不来,你也储备了技能,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向,离职或者创业。
其实这个辩证法很简单,换位思考,如果你是一个老板,你是愿意员工做的好,给他加薪,还是给他加薪,让他做的好。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。

最后我自己的感悟:道理都懂,但是执行和落地,就看个人了。知行合一,真的很难。

作者介绍

Change Log

  1. 2018-09-27 完成文章的初稿
  2. 2018-09-28 修正部分的错别字,增加作者简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