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当我谈跑步时,我谈些什么」村上春树
Posted on 2018-11-17简介
-
前序 作为选择对象的磨难
跑步是磨难,你可以选择它,也可以去逃避它。没有人去逼迫你,最终自己的选择。 -
第一章 谁能够笑话米克-贾格尔呢
讲述了作者如何进行跑步,跑步对作者写作的意义,作者为什么喜欢跑步,因为作者是一个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,跑步也不用特意准备场地,随时就可以开始。也预示着作者会一直跑步下去。 - 第二章 人是如何成为跑步小说家的
作者如何从开店转型去做作家,中间做了哪些思考,如何去从一个从业者成为全职的跑步小说家,以及小说家的生活是怎么样的。 - 第三章 在盛夏的雅典跑的第一个四十二公里
作者跑马拉松的经历,详细描述了在雅典进行马拉松的细节。闷热以及汗水干了以后的白盐,但是通过自己的坚持,还是完成了雅典的跑步。作者的那段访谈写的很棒。 - 第四章 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,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
跑步和写作的关系,以及作者如何在忙碌中去坚持跑步。特别提到了对于天资的理解,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天资,但是一定要去用其他的方式去弥补天资的不足。 - 第五章 即便那时的我有一条长长的马尾辫子
这节描述了作者在波士顿查尔斯河的一些见闻,作者对写作毒素的一些理解,还有作者关于用日语和英语演讲的一些心理活动,尤其是对英语演讲的心理想法,非常有意思。 - 第六章 已经无人敲桌子,无人扔杯子了
描述了作者参加超级马拉松的过程,浑身痛楚,但是依然坚持到了最后,历时11多个小时,一般人估计是扛不下来的。超级马拉松后,也对跑步产生了一定的厌倦,我感觉是心理有了一定的优越感,导致的惰性。 - 第七章 纽约的秋日
讲述了作者在跑波士顿半程马拉松的感受,轻轻松松跑完。跑步给作者带来的膝盖的伤痛。还描写了作者在剑桥的生活琐事,各种的烦心事情。最后作者描述了纽约的美丽,准备开始纽约的马拉松。 - 第八章 至死都是十八岁
这章讲述了作者练习铁人三项中的自行车的一些经历,也重点描述了作者在纽约马拉松的失利,同样的结果也在波士顿马拉松中发生,作者怀疑自己老了,但是作者还是要继续每年的马拉松。 - 第九章 至少是跑到了最后
通过几次铁人三项的比赛,作者重点描述了自己在游泳的改进,通过克服“呼吸过度”如何一步一步完成铁人三项的比赛。无论成绩的好坏,作者最终还是完成了比赛。 - 后记 在世各地的路上
本书的后记,作者描述了跑步中的一些趣事,最后说明了自己的主业的还是写作,跑步只是辅助,或是为了健康,或是为了锻炼意志,亦或是看到不一样的世界。
一些自己的感受
我自己也是一个跑步的人,我跑步的原因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。工作有时候挺累的,而且是一直坐着,对腰椎不好。
我截止现在,从5月份到11月份,一共跑了280多公里,不到300公里,中间断断续续的停了三次了,其实跑步真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,你唯一要准备的就是时间和跑鞋,可是很多人都很难一直做到,比如我。主要还是坚持不了,我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不去跑步,或者就是一直拖延下去。书中作者也提到了跑步无法坚持的问题,就连长跑选手 濑古利彦 也觉得有不想跑步的时候。越是很简单的事情,只有你坚持完成才有它的价值。
说说我自己跑步时候的状态。跑步时候的那一段时间是我自己的,虽然只有半小时,但是那个时间我可以去考虑我自己喜欢的事情,思考我自己关心的事情。我跑步的时候一般到带着耳机,去听一些在线的音频课程,但是由于注意力的原因,听的效果确实不是很好,经常后一天就忘记自己爱听什么。每个人可能跑步的时候做的事情都不同,有些人思考,有些人听音乐,还有可能有些人就是在专心的跑步。
我们现在很多人跑步,可能没有作者那么多技术,也没有作者思考的那么深,其实我们的目标很简单,就是为了保持健康。当然其实我们也在磨练自己的坚持和毅力。跑步看似简单,但是如果要真的坚持下来,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没有什么捷径而言,只有不断的坚持。
语句摘录
- Pain is inevitable. Suffering is option.
痛楚难以避免,而磨难可以选择 (P3:出现在书中的页码) - 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,果断的停下笔来,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。欧内斯特·海明威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:持之以恒,不乱节奏。(P8)
- 跑步对我来说,不单是有益的体育锻炼,还是有效的隐喻。我每天一面跑步,或者说一面积累参赛经验,一面将目标的横杆一点点提高,通过超越这高度来提高自己 (P14)
- 当受到某人无缘无故(至少我看来是如此)的非难时,或是觉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却事与愿违时,我总是比平日跑得更远一些。跑长于平日的距离,让肉体更多的消耗一些,好重新认识自己是一个能力有限的软弱人类–从最深处物理的认识到这一点。 (P24)
- 曾经的痛楚可悲的念头眨眼间忘得一干二净,还下定决心:“下次要跑的更好”!如果必须同这种模式和平共处,我只能将通过执着的反复改变和扭曲自己,将它吸收进来,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(P71)
- 每天跑步对我来说好比生命线,不能说忙就抛开不管,或者停下不跑了。忙就中断跑步的话,我一辈子都无法跑步了。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,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。我们只能将就拿“一丝半点的理由”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,见缝插针,得空就孜孜不倦地打磨他们 (P78)
- 不管奔跑速度降了多少,我都不能走,这是原则。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,哪怕只有一次,以后就违将背更多的原则,想跑完这场比赛就难上加难了。 (P119)
- 我手中所持的,仅仅是经验和本能。经验教会我:“该做的已经都做了,怎么胡思乱想也于事无补,只有坐待那一天的带来。”本能告诉我的只有一句话:“想象!” 我闭上眼睛,想象自己从布鲁克林,从哈林区到中央街区,和几万名跑者一起跑过纽约街头的情景;想象自己越过好几座巨大的钢铁吊桥的情景;想想沿着热闹的中央公园南端边跑边接近终点的心情;想象跑完比赛之后去就餐的、宾馆附近那家古香古色的牛排店。我不再凝神注视黑暗的颜色,不在侧耳倾听沉默的声音了。 (P140)
- 正因为痛苦,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,我们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,至少是发现一部分,才能最终认识到(如果顺利的话):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、数字和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,而是包含于行为中的流动性的东西。 (P179)
Changelog
- 2018-11-17 完成初稿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