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这么想?-「思考,快与慢」

读书感受与建议

这本书很经典,大众心理学研究里面的优秀作品。说说自己读这本书的几个感受吧。

1. 直觉与思考

我们处理和思考问题,会有两种不同的方式:

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系统1和系统2的交替使用,而且系统1和系统2也会同时相辅相成、配合去完成很多的任务。

系统1:

可以快速的令我们去做一些决定,例如:遇到危险,应激反应等,但是系统1可能会存在失误,因为没有已经过系统的思考,系统1的判断更依赖于经验、猜测或者直觉,这样的判断不够系统化。

当然,也有人说,我的直觉一向都很准。书中将直觉分为两类:没有经验的直觉和有经验的直觉。有些直觉是猜想,但是有些直觉可能是我们根据经验做的判断,但是这些经验可能很模糊,不够清晰,让你无法很直观的表达出来,所以看起来就是直觉

系统2:

反应比较慢,但是可以根据现在的各种情况以及未来的各种预测做出决定,它的结论会相对比较准确。

系统2的慢思考使我们能够得到很多有价值的思考成果,但是系统2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,很多时候我们就会退缩。

系统2要做的好,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事实,结合目前的场景,分析出不同的策略。我们的学习、实践,很多的高附加值的输出都是通过系统2来完成的。

2. 峰终定律与回归均值

这是我看这本书最深的一个收获,也是别人评估我们,我们后续把事情做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。

什么是峰终定律?

记忆是有偏差的,当事后去评价一个事情的时候,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其中的1-2个高峰收尾,高峰和收尾的评价决定了这个事情的大致表现。

那什么又是回归均值?

一个事情或者一个人做事,都会有一个回归的均值,事情的发展和进度会在这个均值上下波动,不可能一直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。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情,都有对应的均值,但是彼此的均值可能不同。

现在大家回想你最熟悉的一部电影,你可能会记住所有的情节,但是让你来评价这部电影,你应该也是从某个高潮和最终的结尾来评价这部电影,会忽略其中的很多情节。

所以当我们想要去很好的运营一个事情,并且能有一个非常好的评价的时候,可以采用峰终定律的方法,得到一个很好的反馈(前提是:这件事情你是做成功的,失败的情况下,不管用什么定律可能都不奏效)。

一个事情的最关键的核心点和收尾的总结反馈,决定了事情的成功和良好运作的节奏,需要在这两个环节上重点把控和监督,才能把事情做成,并且得到好的反馈。

3. 厌恶损失

这个也是书中最朴实的一个原理,人们更痛恨失去东西。

惩罚比奖励更能让人们遵守规则也是这个道理,所以这也是生活中,经常利用罚款去督促人们去遵守规则。另外一方面由于害怕失去,往往人们在选择时,也会更保守,不愿去冒风险或者选择原地不动,保持现状。

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,在可以承受的情况下,合理分配用于风险尝试的资本,可以通过冒险获得更多的收益。

有两个同校毕业的学生,在公司进行着同样的工作,工作内容和能力都没有很大的差距,其中的一个同学,选择了离职,选择了另外一家公司,薪水提升了50%,所做的工作和之前的也没有很大的区别,他个人身上的本质能力,其实和以前差不多的,这是现实中很正常的一个现象。

那么有个问题,为什么同样的内容和同样的能力,为什么薪水差50%,这50%是因为什么而得到?

答案:是风险认知和判断的奖励。

选择一份工作,无疑需要对风险和现在的状况,进行改变,其实这50%就是在奖励这部分。在厌恶损失的同时,要合理判断风险,获得更大的收益。

4. 摘抄笔记

  1. 系统1与系统2:系统1有更快的反应速度,系统2有更深更细致的思考

  2. 锚定效应会引导我们的思维,影响我们的判断

    而固有思维,则会使我们很难脱离思维定势

  3. 所有的行为表现都会回归均值,每个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平均值

  4. 直觉性的盲目自信,需要更多的接触外部评估,才能矫正

  5. 提问的方式:引导向思考的层面去提问、回答问题

  6. 失去比获得,更令人厌恶

  7. 损失的痛苦是获得快速的两倍效用

  8. 谈判中的价值,最终会作为谈判的筹码来进行交换

  9. 人不喜欢风险、也不喜欢损失,这也是很难改变的根本

  10. 思考问题,要进行多方面、多角度、多框架下的思考

  11. 峰终定律:评定感受= 事件高潮+最终结果

  12. 増加幸福感的方法:合理分配你的时间

[声明]除特别标注外,其它图片均来自网络

Changelog

  1. 2021-03-21 完成初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