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分化时代的财富选择」-香帅财富报告2021
Posted on 2021-04-06当时看这本书是从早上到下午一口气看完的,非常震撼,过程中收获了很多,启发了不少的想法。
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,全球新冠的蔓延,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状况,而这些状况在经济的表现上更明显和突出。
香帅结合疫情以及经济状况,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,来讲述了这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。
01. 纺锥与K型
中国已经逐步进入了万元美金的社会,万元美金是人均收入超过一万美金,一个社会发展的分水岭。
万元美金社会意味着社会的基础保障已经完善,人们不必为了生存而发愁,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精神生活。
而对应的社会建设,就要进行产业升级,由传统的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以及高附加值的科技行业。
物质的极大丰富,财富的急剧膨胀,就带来了财富的巨大差异。社会的财富会向两极进行分化。
穷人会变得更穷,而富人会变的更富有,贫富差距就会逐渐拉大。
纺锥:纺纱工具,是中间粗两端尖。
这个时候,穷人和富人都比较少,大家都处于中间的状态,就像纺锥的形状,因为物质的缺少,大家的贫富差距并不是很明显。
K型:中间的部分会去逐渐减少,上下两边会逐步增加
这个就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,贫富差距会逐步拉大,穷人和富人会趋向于两极。
美国是典型的代表,美国的精英阶级和低保人群分化的非常明显。
02. 数字化
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,网络化的进程被明显的凸显出来,从外卖平台到在线教育、远程办公等等,我们把网络化的进程提前了好几年。
在网络化的产业升级中,提到最多的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。
数字化升级,带来了技术的创新,通过数字化的统计、收集,再结合大数据的运算,把很多事情做到了极致。例如:出门就可以随时滴滴打车,肚子饿了就可以叫外卖,还有阿里推出的犀牛制造等等。
数字化升级,可以从供需两端都来优化升级,可以控制和反馈更细的颗粒度、关注更好的体验,通过大数据来推算更好的运作方式,来进行更好的商业模式。
通过数字化可以进行滚雪球式的爆发式增长,带来生活的巨大便利和更大的商业模式。
阿里推出的犀牛制造,可以根据定制的数据预测和分析,最终可以提高制造的效率,并且可以把制造变得更个性化、效率也会更高,动用的社会资源也会更少。
当然,数字化也有弊端,随着平台的日益增长,我们对平台的依赖会变强,平台对我们的控制也会变强。例如前段时间提到的“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小哥”,滴滴打车的高峰加价以及供需信息的不对称,还有最近很火的大数据杀熟等等。
合理看待数字化的进程,从中找到平衡点,就像英国发明蒸汽机一样,虽然令很多人的失业,但是给人类带来的工业进步,却是无法比拟的。
03. 关于房产
这是这本书中,令我最深刻的一点,我自己从中也启发了很多。
在这里我悟到了两个事情:关于买房和关于限购。
一、先说买房
在一线大城市买个小房子,还是回老家小城市买个大房子?
估计这是很多人的困惑,而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,会有不同的答案。
我们来分析下这个问题:
- 一个城市的建设,主要来源于国家的拨款和当地的税收,对于国家发展的一线大城市必然投入的资源会比较多
- 投入资源比较多,就会导致大城市的公共建设比较多,对应的公共福利和资源,会比较多
- 随着公共福利和资源的变多,房价也会逐步上升,而这个房价的上升其实每个人都有投资和参与
- 那么如何才能分享自己建设城市的红利呢?买房,只有当自己参与其中才有分享红利的可能性
- 相比较老家小城市的房子,一线大城市还是有绝对的优势,希望大家都不仅仅是一个大城市的打工者
二、再讲限购
对于限购的这个事情,相信大家都是厌恶的,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钱想买房的人。
但是看完香帅的解读,也许你会改变主意,认为限购对于想买房的你是一件好事情。
现在这个很多富人的社会,如果没有限购的话,那可能你根本买不到房,因为有钱人的门路和渠道永远比你多,你可能只能当韭菜,那么这样一来,房价可能会比现在更高。
再者,其实限购是限制了资金,即使再有钱的人,没有本地的社保或者户口,那就不能在这个区域买房,无形中就限制了资金的可用性,使那些有刚需的人,可以买房。
所以综合来看,限购未必是一件坏事情,趁着限购,有钱的话,赶紧买房,既解决居住问题还可以升值。
04. 基金投资
这本书的最后一章,作者在讲股票和基金的投资,可惜我对股票和基金的投资都是路人,完全没有参与,简单讲讲自己的感受。
从美国家庭投资的经验来看,投资股票和基金还是可以为家庭带来一定的财富收入,但是要进行学习和分析,不是随便投一下,就草草了事。
作为一个后续家庭财富的增长手段,大家还是可以关注下基金的投资。
05. 摘抄笔记
- 分享社会公共财富最简单的办法:买房
- 限购:限制了资金的流动性和可用性
- 平台化:导致了控制权,过多的倾向于平台,可能产生负面影响
-
数字化是一个从生产端到消费端,多方面优化供需过程的技术手段
- 社会的发展会逐步从纺锥型变为K型
[声明]除特别标注外,其它图片均来自网络
Changelog
- 2021-04-06 完成初稿.